banner
jzman

jzman

Coding、思考、自觉。
github

某一刻,你曾經感到迷茫

PS:無論計劃的多麼完美,最終都會因為不自律而功虧一簣。

這段時間 996 刷屏,但是好在沒有體驗過 996,說實話也不想體驗,我想如果不是強制的 996,有時候還是可以接受的,人有時候就是不喜歡強加給自己的東西,越是強加的就越會被人排斥,最好的狀態還是應該在自願的情況下去 996,這樣員工才能真正為工作而工作。

下班後,看著曾經信誓旦旦買的書,不知從何看起,真正看了的寥寥無幾,每當此時此刻都會拿起手機刷到深夜,往往導致晚睡且第二天比較疲憊,我總結了一點,其實每當這樣的狀態,就是你迷茫的開始,大多數是由於當前的工作和生活處於舒適區。

當這種狀態出現時,可以對照成人教育學教授霍華德。麥克拉斯基提出的生存餘力模型,即一個人總是在他需要的精力和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一個人的生存餘力等於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負載,當一人生存負載大於生存力量,此時幾乎就沒有生存餘力去做其他事,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時間、沒精力、沒精力去做想做的事,過度刷微博、看頭條、煲劇都是一定的生存負載,而生存力量則是良好的自制力以及你在生活、工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工作能力,所以不能經常待在舒適區,要儘量增加生存力量、減少生存負載,從而才會有更多的生存餘力去做想做的事。

有一個同專業的學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從去年七月份開始參加 Java 培訓,上週一起吃飯,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看了一下他的簡歷,什麼也沒有,看簡歷還是我再三提出幫他看一下,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找工作的,感覺他參加培訓完全就是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不得不做的決定,每個人都在某時某刻會遇到一些困難,在迷茫的時候儘量找可以確定的有意義的事情。

這樣的迷茫我也經歷過,記得第一次找工作的時候,基本的狀態是沒有面試的情況下,要踏踏實實打牢基礎,面試後要積極總結面試經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付出了多少,早早晚晚會以另一種方式回饋於你,絕對不能寄希望於運氣和別人,借此希望他早日找到工作。

說到工作,最近看 Android Jetpack 文檔,發現官方的案例都是用 kotlin 寫的,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想不到 kotlin 來得這麼快,其實也不快,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自己還沒使用過 kotlin,實際上在 2017 Google I/O 大會上, Google 已經宣布正式支持 kotlin 進行 Android 開發,沒有人知道 Google 會在某一時刻徹底放棄 Java,相信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作為開發者應該早日投入 kotlin 的學習中,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更好地適應技術的發展,當然後面也會持續推送一些與 Kotlin 相關的知識。

某個時候,你也迷茫過,但是一定要在迷茫之後復盤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不必是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可以是閱讀、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是看紀錄片等有意義的事,總之不能在迷茫的時候選擇逃避。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